谷 趣 館 藏 藝 術

乾隆洋彩山水花鳥折沿貢盤

本貢盤為清乾隆時期官窯,盤體採高足形式,器形端莊穩重,內壁繪以山水樓閣,遠山層疊、溪水蜿蜒,筆法細緻、設色柔和,展現了宮廷畫師精湛的構圖功力與審美趣味。外壁則繪有彩繪花鳥圖,牡丹盛放、錦雞展翅,寓意富貴祥和,底款為大清乾隆年製礬紅端正書寫 。釉彩老化程度符合乾隆朝粉彩瓷器"工藝與審美雙重登峰"的風格特徵,見證了乾隆不計成本的造瓷盛世。

天然山水壽山石印章

「山不言而自秀,石無筆而成畫。」此方壽山石,不雕不琢,卻彷若自然筆墨親題。石面左側一縷褐紋,如瀑直下,勢若飛泉;中段煙嵐縹緲,山形層疊;右下處墨點橫斜,恍似古木參天。遠觀如山水長卷,近視則意境無窮。

壽山石素以色潤質細、紋理千變而聞名,此石更屬百年難見之「天然畫石」。無人為刀筆,卻勝工藝雕鏤,印證「巧奪天工」四字非虛。文人觀之,或賞其靜謐之景;藏家擁之,可得山川氣象於方寸之中。此類天然形成的山水紋理,百年難見,是壽山石中極具收藏價值與觀賞性的「畫意石」。其石性穩定、油潤度高,歷久彌新,是收藏與書印藝術的極品選擇。

清早期 青花鴛鴦大碗

碗體胎質潔白,器形寬闊穩重,施釉瑩潤,醬釉口為清早期順治瓷器特徵,修足規整應可判定為順治時期無款官窯。內壁繪一對水鳥戲水,筆法簡潔,卻不失生動神韻,展現清早期青花瓷的發色。鳥羽以細密筆觸層層繪出,富有層次感。外壁繪有同樣風格之三款單隻水鳥,羽翼展開,氣韻靈動。

明 銅胎掐絲琺瑯杯

這是明代銅胎掐絲琺瑯杯,俗稱「景泰藍」,以銅為胎,運用掐絲工藝勾勒紋樣,填彩燒製而成。杯身以漆金為底,點綴紅、綠、藍等彩雲與花卉紋飾,華麗而不失雅致,展現出明代琺瑯工藝的極致工法與審美。這類器物多為宮廷或高階士紳使用,是身份與品味的象徵。  

元 梅子青釉暗刻三多紋盤

元代梅子青釉暗刻三多紋盤,通體施梅子青釉,色澤青潤雅緻,與宋代汝窯相近,呈現柔和溫潤的玉質感。釉面佈滿細密自然的開片紋,具有歲月累積的美感。盤心暗刻石榴、桃、佛手「三多紋」,寓意多福、多壽、多子,紋飾隱約浮現於釉下,低調而不失內涵。底部可見數枚支釘痕,顯示採用匣缽支燒技法,為當時高級瓷器常見工藝。整體造型端莊,器身略厚重,展現元代承襲宋風並發展自我風格的工藝特點。

清 銅鎏金黃財神坐像

工藝精湛,形神兼備,展現了藏傳佛教財神信仰中的莊嚴與威儀。黃財神為藏傳佛教五大財神之一,象徵財富、福報與智慧的圓滿,廣受信眾供奉與敬仰。佛像以銅質為胎體,外施鎏金,光澤溫潤,保存良好,細節繁複華麗。黃財神面容威嚴慈祥,頭戴寶冠,身披瓔珞珠鍊,衣紋飄逸流暢,展現出優雅與力量兼具的神性美感。左手托吐寶鼠,象徵源源不絕的財富;右手施降伏印,象徵能破除障礙、招財納福。此件黃財神佛像不僅具備高度藝術收藏價值,更蘊藏深厚的宗教意涵,為古物愛好者與佛教信眾之理想典藏。 

清 海南黃花梨鬼臉21CM筆海 

此筆海通體以黃花梨木精心製作,木質細膩堅實,呈現出極具觀賞價值的「鬼臉紋」——木紋自然流轉,如鬼魅幻影般變化多端,為黃花梨中的極品特徵之一。高約21公分,整體比例穩重大氣,器形呈外寬內直的桶狀設計,實用與美觀兼具。

黃花梨自古為高級文房用材,尤其在明清文人圈中備受推崇。此件筆海不僅實用於置筆收納,更因木紋靈動、包漿溫潤而具高度收藏與陳設價值,是典型的文人雅器與東方審美的結晶。

清 铜鎏金金剛薩埵坐像 G2041 館藏非賣品

本品比例刻畫精確,工藝精湛,體態優美,具有震撼人心的強大視覺效果,為清代晚期西藏造像本初佛中的精品之作。 金剛薩埵,梵義為金剛勇猛心。為佛教典籍中與普賢菩薩同體異名的聖尊。薩埵者有情之義,勇猛之義,總言勇猛之大士。是佛教真言宗八祖中之第二祖,大日如來為第一,此金剛薩埵菩薩為第二,是佛教密宗極為推崇的聖尊。佛教認為金剛薩埵是一切眾生菩提心的本體,其心性堅固如金剛,故名金剛薩埵。 此尊通體鎏金,臉部泥金彩繪。束髮高髻,垂下的髮束搭於兩肩,上有翻捲如小波浪的發卷,寶珠頂嚴。縐帶結紮扇形於耳際飄揚,面相豐滿端正,五官舒展勻稱,眼瞼略俯視,表情靜穆柔和,略含笑意。耳垂菱形璫,頸部蠶節紋明顯。上身暴露,胸前佩戴花葉項圈和連珠式瓔珞長鏈,左肩斜披聖索,臂釧、手鐲、腳環均具。雙肩帔帛呈身光形飄拂,順手肘而下飄卷於體側。右手持金剛杵,左手握金剛鈴。雙肩寬厚,腰部收束,軀體柔軟飽滿。腰間束帶,下身著貼體長裙,雙腿結全跏趺端坐於蓮座上,蓮座為束腰仰覆蓮花式,上下邊緣各飾一周連珠紋,裝飾豎陰線表現蓮花,蓮花瓣細密排列,瓣尖勾翹,下起疊澀式基台,立牆刻有枝花葉紋。原廠砍削式封底,封板中心鏨刻十字金剛杵紋。 

999,999,999 TWD